希特勒与纳粹主义

来自:P.S. Let.Me.Show.You.The.Way作者:enet

邸文:希特勒与纳粹主义
——6月25日邸文在涵芬楼的讲演

演讲者简介:

6月25日演讲者:邸文

恩格斯说得好:“……当你问到反革命成功的原因时,你却到处听到一种现成的回答:因为某甲或某乙出卖了人民。从具体情况来看,这种回答也许正 确,也许错误,但在任何情况下,它却不能解释半点东西,甚至不能说明,人民怎么会让别人出卖自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版,第501页)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有关国家和民众团体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揭露法西斯给世界人民造成的战争罪行,颂扬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业绩,警示人们反对战争,珍视和平。

第一部分:关于希特勒纳粹党四个独特之点的解释

一、德国法西斯的名称:民族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主义最早产生于意大利,随后向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漫延。

德国法西斯主义,叫“民族社会主义”,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德文缩写是Nazismus,故音译为“纳粹主义”,德国 希特勒法西斯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德文是 die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故称纳粹党;法西斯分子,也 称Nazi,“纳粹”,或纳粹分子。1923年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强调,民族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不可分割,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反对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及主张对外扩张的一种极权制度。

纳粹党的元首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和德国边界的布劳瑙城镇的一个奥地利海官官员家庭,从小受到冷酷刚愎的父亲的影响,具有大德意志民 族主义情绪。1907年—1914年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的几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 义、专制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和超阶级的族民共同体思想。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当一名传令兵。1918年德国战败,他痛哭一场决心当一名政治家。 1919年参加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党——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2月将该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1921年7月29日党 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希特勒出任党主席,确立了“元首原则”,独揽党内一切大权。1923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并失败,不久被关入兰茨贝格监狱。他 在狱中口述《我的奋斗》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西斯主义观点,要求建立一个强大的极权国家。1924年12月希特勒提前出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决定改 变夺权策略,由武装暴动改为通过议会合法夺权。1925年2月27日他召开重建纳粹党大会,对纳粹党进行整顿。1929年底—1932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爆发,德国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在此期间,纳粹党一方面进行争取民心的宣传战,一方面加强与权势集团接触与结盟。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由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纳粹党上台执政。1933—1939年,希特勒纳粹党全面建立了发动争霸世界战争的极权体 制,1939年9月—1945年5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惨遭失败。希特勒和纳粹党对人类犯下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的战争罪行。

二、卐(万字)标志

希特勒在1921年夏天夺取纳粹党的领导权之后,决定为纳粹党制作一面党旗。经过多方面考虑和对不少图样进行比较之后,最后想出了这样一面旗 帜:红地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的卐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解释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 主义思想,卐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 卐,德文Hackenkreuz,译意“代钩的十字”,虽然袭用于古代,却成了纳粹党党旗的标志,不久 也成了纳粹党锦旗、党徽、臂章的图案,成了纳粹党令世人望而生畏的法西斯标志,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后也成了纳粹德国恐怖和战争暴行的标志。

三、口呼“万岁,希特勒!”(Heil Hitler)举手致意、问候礼

“万岁,希特勒!”(Heil Hitler)举手问候、致意礼,是希特勒纳粹党从墨索里尼那里照搬的举手示意礼。这种举手示意礼源于古罗马时代。希特勒纳粹党的举手示意礼有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表示希特勒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威;

其二,表示纳粹党党员和民众对希特勒的无限崇拜和绝对服从;

其三,表示决心沿着希特勒指引的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方向前进!

四、第三帝国

希特勒德国通常被称为“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原出于宗教观念世界的千年太平说,即世界末日前一千年间,耶稣再来治世之说。12世纪的宗教思想家冯·费奥勒(1130— 1202)把历史解释为一种上升的、相互衔接的三个国家或三个时代:“圣父帝国”(法律)、“圣子帝国”(福音)、“圣灵帝国”(爱和自由)。这一按顺序 发展的三个帝国概念,被欧洲的社会神话和历史哲学逐渐固定下来。魏玛时代的保守的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1923年出版的主要著作 《第三帝国》中,把这种“救世说”变成了一种政治口号:他预言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公元962—1806)和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 (1871—1918)之后,将从“种族魂灵”中出现一个“第三帝国”。希特勒在上台后不久的一次演说中宣称,“第三帝国”已经来临,在“今后一千年内, 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并标榜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是中世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第一帝国和俾斯麦建立的俾斯麦—威廉第二帝国的历史延续。希特勒暂时接受这 一称号,从蛊惑宣传的目的出发,旨在建立纳粹的“新秩序”:一个极权主义的“族民共同体”国家。

但是,“第三帝国”并不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正式国名,德国仍称“德意志国”。1938年希特勒占领了捷克苏台德区和奥地利后,改国号为“大德 意志国”(Groβdeutsches Reich),明令禁止使用“第三帝国”这个称呼。但人们已习惯于把纳粹统治德国的整个时期通称为“第三帝国”。

第二部分:探讨四个有关问题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法西斯不宣而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9月两周半内,击溃波兰;1940年4月,3周占领挪 威;同年5—6月,5天占领荷兰,18天占领比利时,3周打败法国,并将英军赶出欧洲大陆;1941年4月,3周占领巴尔干;同年6月,入侵苏联,在3个 月内,向苏联境内推进800—900公里,逼近列宁格勒,希特勒法西斯军队闪击战达到高峰,但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宣告破产。

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罪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了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 国为首的反法西斯战争同盟,调动一切力量,协同作战,终于打败了法西斯。1943年7月2日意大利法西斯垮台;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同年9 月2日日本法西斯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和平和进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纳粹党获得了德国民众的选票、并由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代表人物扶植上台?

希特勒法西斯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恐怖、种族迫害和战争灾难。希特勒法西斯成为恐怖、暴行和战争的同名词。但是,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能够获得民众的选票和支持,并由德国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任命上台执政?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打出一个招牌和两个旗号。希特勒德国法西斯党,即纳粹党,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 党”。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招牌是“德意志工人党”。在这里,“工人党”并不是指无产阶级的工人政党。按照当时党的领导人的说法,是指技术工人和能上升为小 资产阶级阶层的工人党,旨在与无产阶级工人政党争夺部分工人。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两个旗号:一个是民族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 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其党的《25点纲领》中明确地提出:“要求参加大企业的分红”,“要求实现一种适合我国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土地 投机倒把”,“要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中产阶级”,等。这些条文带有强烈的反对垄断资本和反对大地主的倾向,但又要求保存私有制,属于一种带有封建色彩 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或自耕农式的社会主义的空想,并不是无产阶级主张的废除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关于民族社会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旗号的有关内容,在《25点 纲领》中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享有决定国家领导和法律的权利,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德意志血统 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其二为打破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要求实行对外扩张。这种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扩张主 义。

希特勒纳粹党打出的“社会主义”即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旗号和“工人政党”的招牌,迎合了战后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期间中下层民众 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因此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这一阶层和部分落后工人的选票。纳粹党1919年初—1929年建党之后的前10年,一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 党,1928年国会选举中仅获选票2.6%(共81万张),获国会席位12席。此后两三年内,纳粹党迅速发展,在1930年9月14日国会选举中,获得选 票64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18.3%,获国会席位107席。1932年7月31日国会选举中,纳粹党选票又增加一倍,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 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纳粹党在1930年和1932年两次国会选举中,先后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和第一大党,其势力和影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阶级 的政党,成为国家权力分配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政治要素。纳粹党以其获取的民众选票,敲开了通往国家权力的大门。

然而,希特勒纳粹上台执政,其关键的一步是取决于统治阶级权势集团的支持。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极端民族主义”,特别符合战后金融垄断资本复仇 和对外扩张侵略的欲望。这是二者结盟的共同基础。但是,统治阶级权势集团对于希特勒纳粹党宣扬的“反大资本”和“社会改革的要求”存有疑虑。希特勒在同金 融垄断资本代表人物接近和争取支持的过程中,多次进行解释“维护私有制财产原则”,将“反大资本”解释为“反对犹太人资本”,保护“创造性工业资本”, “不存在社会和经济革命”问题。希特勒在1930年将积极宣传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主张的代表人物奥托·施特拉瑟开除出党,博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在工人运 动高涨(但是,分裂为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而又没有强大到足以克服统治阶级的一切反动企图,并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政党丧失群众支持 的政治危机情况下,统治阶级权势人物认为,希特勒纳粹党既得到群众选票支持,有利于稳定统治,同时又主张对外侵略扩张,能够实现其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因此在众多选择中,最后决定扶植希特勒纳粹党上台执政。1932年2月25日,容克地主代表阿尔尼姆伯爵写信给总统兴登堡,阐述了希特勒和纳粹运动的重要 性,表示支持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1932年11月中旬,17名工业界和银行界巨头联合向兴登堡总统递交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与此同时,前皇太 子两次致函兴登堡,劝说他立即授权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下旬,国防军第一军区司令勃洛姆贝格及其参谋长莱斯瑙受召同总统兴登堡协商组阁问题,二人力 荐任命希特勒为民族阵线政府总理。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令兵、德国法西斯党的元首希特勒上台组阁,由此掀开了德 国历史上法西斯统治的最黑暗的一页。

德国法西斯主义,即民族社会主义或纳粹主义,产生于德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于一战后出现的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德国在一战中遭受失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德国的影响很大,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同时,德国的战败和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套上了“民族耻 辱”的枷锁,民族复仇主义泛起。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排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过程异常激烈,德国成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者占人口的60%左右。在激烈的阶级竞争中,夹在垄断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小资产 阶层,只有少数人上升为资产阶级,绝大部分被抛进无产阶级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出现的经济危机,小资产者深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和 对现实社会进行有利于自身的改革,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正是在战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形势之下,德国的各阶级和各阶层都纷纷行动起来,在政治舞台上形 成不同的派别集团,形成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冲击。当时,除去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作为冲击资本主义的主流之外,也出现了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支流。民族 主义和主张对社会进行某种变革的民族社会主义,便是其中的支流之一。德国的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正是在希特勒的操纵之下,由一个小资 产阶级右翼政党演变为一个拥有中下层民众支持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党,并被统治阶级权势集团人物推上台执政。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希特勒法西斯德国能够在短短的6年时间之内,具备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力?

法西斯就是战争!从法西斯主义诞生之日起,就把扩张主义作为其政治纲领的核心,声称“扩张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本使命”。同 时,法西斯分子认为本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世界。强调优等种族要维护自己的特性,必须不断地从事争斗和战争。在这里,战争不只是夺取“生存空 间”的手段,也是为了维护优秀种族的优良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成了目的本身。希特勒法西斯的战争目标是先征服欧洲,然后称霸世界。

希特勒法西斯1933年1月30日上台,至1939年9月1日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只有短短的6年,却具备了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实力。实力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包括民众盲目和疯狂地追随侵略战争。对这一问题,应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党专制的极权政治体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后,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权”,取消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取缔除纳粹党 之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纳粹党一党专制,镇压一切政治反对派——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清除异己,德国成了一个盖世太保(秘密警察)、党卫军和集中营国 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将党政军大权据为己有,成为一个大独裁者。德国按照“领袖”原则,从上至下,层层任命各级“领袖”,完全听命于立于权力顶端的 最高领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德国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极权国家。希特勒确立的法西斯极权政治体制,成为 发动战争的高效力运转的政治机制。

二、在军事方面,扩充军队,从各方面建立一支适合于扩张侵略的军队。1933—1939年,希特勒在执政6年之内,德国军费开支增加近9倍,由 19亿马克增加到184亿马克。德国陆、海、空军三军俱全。陆军由10万人增加到370万人;空军从无到有,达37.3万人,战斗机4,093架,比英、 美、波三国的战斗机总数还多;海军舰只总数由33艘增加到107艘。纳粹德国具备了发动战争的强大军事能力。

三、在经济方面,希特勒从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干预的统制经济体制。根据恢复经济和战备经济需要,国家在经济领域按行业部 门——工业、商业、金融、手工业、保险业、动力和对外贸易7大行业,组成7个经济组合,下设44个经济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并按地区 ——省、市、区,将全国经济从横、纵两个方面统制管理起来,控制消费工业生产,使军工生产恶性膨胀发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众生活水平的办法扩军备战、 发展军工生产,推行经济军事化,军备生产大大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德国工业发展速度不仅超过美、英、法等国,而且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德国居资 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把英、法抛在后面。1939年德国的军火生产量已是美、英两国总和的2倍以上。到1939年9月1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德 国许多最重要的合成产品的生产,如氮、燃料、橡胶和人造纤维等,都遥遥领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奠定了有力的 经济基础。

四、在社会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实施控制与笼络的双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对反对派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实行恐怖镇压的基 础之上,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不论男女老少,均纳入各类行业、各类社团组织。在整个德国,纳粹党建立了一个以该党为核心,辐射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机构 重叠、组织繁杂的社会组织网络,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少年队、纳粹主义妇女团、纳粹主义德意志大学教师联盟、德意志公务员联盟、纳粹主义德意志医生 联盟、纳粹主义教师联盟、纳粹主义人民福利会,等等。通过上述一整套社会组织网络,纳粹党对全体德国民众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 度。

纳粹党在暴力、恐怖镇压和对社会严密控制的基础上,为扩大其社会基础,还采取了社会笼络政策,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以此掩盖其极权独裁统治的本质,旨在进行对外侵略战争。

1.解决失业问题

希特勒纳粹党上台之初,德国失业人数高达600万人,加上400万临时工及其家属,全国几乎有一半人在贫困、饥饿、死亡线边缘挣扎。希特勒通过 大兴急需劳动力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重建庞大的军队和实行劳动义务制度,奖励妇女离职专营家务,迫害、打击异己,并对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民主 进步人士、犹太人等实行关押、流放或免除公职等有关措施,到1937年3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大体上消除了失业。同一时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 8.1%。希特勒法西斯解决失业的这一问题,是使观察家和德国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项政策。

2.管理工资和物价

纳粹当局尽可能把工资维持在低的水平。工人的总收入虽有一定程度增加,主要是通过广就业和增加工时。与此同时,确保物价稳定,避免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以此防止引起的各种社会后果。在保持低工资和稳定物价的状态下,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纳粹党在军备工业恶性膨胀、消费工业倍受忽视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经济战备军事化,因此,纳粹党的政策在实际生活中并未给德国广大民众带来什 么实际利益。在整个纳粹党统治期间,德国工人的计量名义工资指数始终低于1929年世界经济爆发前的水平。但是,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相 比,德国民众获得了工作,加上延长工时和同一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人数增加,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由于法西斯德国战争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从独立经 营者地位中沉沦下去的人和从乡村流入城市的人员,因战争掠夺来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条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一时使他们个人因经济结构变化所必须付出的牺 牲而减少,因而他们也普遍地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变化的法西斯社会。

3.社会福利政策

①扩大保险制范围

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保险金制化为乌有。希特勒上台后,颁布《维持偿付残疾者、矿工和职员保险法》、颁布新的《社会保险 建设法令》、《扩大保险范围法令》和《关于德国手工业者养老金法令》。同时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规定40岁以下的工人和职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列,个体经 营者首次获得社会保险。

②休假、旅游和娱乐

法西斯德国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德国劳工阵线通过与企业主协商,把原来每年3天的带薪休假日延长至6—12天,15岁以下的少年休假15 天,其中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组织的活动者休假18天。德国劳工阵线还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1937 年一年之内,全国约有1000万人参加了“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法西斯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 法西斯德国的工人也拥有了这种权利。实际上,“力量来自欢乐”组织的旅游船只,都是为考虑到未来战争而修建的。在战争过程中,3艘船只连船带人一起沉没。 “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还组建交响乐队,经常组织工人观看廉价的话剧和歌剧,参观展览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接受业务进修培训。

③大众汽车骗局

德国大众汽车(现在奔跑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是希特勒首先指令建厂制造的。

1938年夏天希特勒声称,法西斯德国要实现使“每个德国职工拥有一辆小轿车”的梦想,掀起了所谓的生产“大众汽车”的宣传活动。为此,他下令 生产一种每辆只售价990马克的小轿车,要求每个职工通过所谓“先付款、后得货”的分期购买方式,每星期交付5—15马克,达到750马克时可获得一张没 有定期的大众汽车订单号码。人们经常看到一辆大众小轿车穿梭在城市乡村的公路上,停放在城镇广场的中心展览,吸引民众,引起轰动。可是,这个大众汽车厂并 未出售一辆小轿车给德国民众。当法西斯当局由此聚集了大量资金,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该厂全部转入军工生产,生产战地汽车。“大众汽车”完全成了一 个蛊惑民心的大骗局!

4.“社会心理拉平”蛊惑活动

①民众共同体

在希特勒纳粹党实施的蛊惑活动中,首先特别注重大肆进行关于“民众共同体”的“超阶级国家”论的蛊惑宣传。希特勒和纳粹党对“民众共同体”这一 概念进行了具体解释:对内方面,把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一切政治反对派排斥在外,他们属于被镇压的对象。同样,也将犹太人、吉卜赛人和斯拉夫人等其他 种族的人排斥在外,他们属于“劣等种族”。在对外方面,只承认本民族,即只承认德国,而无视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承认德国现存社会存在私有制和不同经济利益 集团的前提之下,纳粹党将对社会各阶层通过一种持久的教育过程,达到取消现存传统、等级地位优越感和各种偏见,实现不分阶级、不分等级、不分职业、不分性 别的一律平等。大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民众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为希特勒纳粹党的内外政策和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服务。希特勒纳粹党关于“民众共同体”的宣传, 加上诱人的社会笼络和社会心理拉平的外衣,具有极大的蛊惑性。

②“社会心理拉平”活动

“社会心理拉平”,即为“社会心理平等”。关于这一问题,希特勒在1933年一次演说中声称:“我们努力按照人的内在价值来衡量人。我们不看其 外表,不看其表面,努力忘掉区分人的出身、等级、职业、财产、教育、知识、资本等东西。我们要冲破这一切观念,将人们争取过来”。

希特勒法西斯当局努力将这种民众共同体的幻想,作为一种真正的社会现实进行宣传。1933年4月希特勒政府作出决定,宣布5月1日定为全民族的 劳动庆祝日,表示“尊重劳动,尊重工人”。5月1日这一天,也号召大企业主参加庆祝游行,以示“全民一家”。同时,法西斯当局将10月4日定为农民丰收 节,声称“农民是德意志人民的生命之源”。他们还大肆颂扬中等阶层是“创造性等级”,以此满足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心理需要。他们举办一系列象征性庆典活动和 聚餐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制造一种德意志民族内部人人“平等”的感觉和印象。甚至规定固定的日子,在城镇的街道和广场以及农村,举行吃“大锅饭”的聚餐活 动。在这一天,大企业主站在工人和职员身边,地主贵族站在农民身边,军官站在士兵身边,全体德意志人同吃“大锅饭”,作为形成民众共同体的象征。在希特勒 青年团等一些法西斯组织举行活动时,也实行富家子弟与工人子弟同穿一样的制服、同吃一样饭菜、同样进行义务劳动和接受军事训练。法西斯德国劳工阵线头目罗 伯特·莱伊得意地宣称:“我们是欧洲第一个克服阶级斗争的国家”。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实行的社会政策产生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恐怖镇压和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镇压和消灭一切政治反对派和犹太人及其他非德意志种 族,并把整个社会控制起来,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施笼络蛊惑社会政策,通过大肆宣扬“消灭失业”、“民众休假”、“大众旅游”、“大众汽车”和“社 会心里拉平”等蛊惑活动,无论是在意识中还是在实践中,对“民众”、“民族伙伴”角色概念的拔高,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平等”和社会地位“提高” 的错觉,并未感觉到受到一种残暴的独裁政权的统治,而是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社会。纳粹党实施的恐怖镇压与笼络蛊惑的社会政策,使民众对法西斯制度发泄道德 愤怒的政治活动余地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广大民众顺从和狂热地支持纳粹党政权对内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使得纳粹党统治下很难发生大规模的群众反抗运动。 尽管在纳粹党统治的不同时期,发生过以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中坚力量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波及德国社会各阶层,包括知识界、宗教 界、军界等进行的各种抵抗活动,与法西斯独裁统治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斗争,但是德国的反法西斯抵抗斗争具有间或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在德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反法 西斯抵抗运动。德国人民的最终解放,并不是依靠自身力量,而是依靠外力取得的,这不能不成为德国人民历史上的一种悲剧。

五、在意识形态方面,宣扬“种族优越论”,对外夺取生存空间。

希特勒法西斯宣称,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种族核心,应该统治世界,“应该主宰世 界!”希特勒叫嚣:“一个民族的奋斗目标就是统治世界,要准备用暴力和战争为德国解决‘生存空间’”。希特勒法西斯通过宣扬“种族优越论”和夺取生存空 间,将德国民众引向盲目地追随和支持其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

简言之,希特勒纳粹德国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从掠夺“生存空间”和对外扩张及发动侵略战争出发,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实施 了有关政策,将整个德国和民众动员起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初期闪击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必然引起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民主 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当1941年夏天希特勒法西斯转而进攻苏联、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时,被侵略和受到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结成以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 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进行反法西斯的世界战争时,法西斯的战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个问题,希特勒纳粹党为什么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

希特勒法西斯对人类犯下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残暴和战争罪行,其中之一是在战争期间对犹太人的灭绝人种大屠杀。欧洲在战前有800万犹太人,在战争期间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杀害。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无比的智慧和适应能力,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欧洲的科学和文艺领域,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犹太人光辉的名 字,其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工人运动领袖卢森堡,文学艺术界有世界级的诗人海涅、作曲家门德尔松和画家毕加索,在自然科学界有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等。在诺贝尔经济奖项的获得者中,有1/3为犹太人。

仇视犹太人,在欧洲历史上由来已久,基本是按宗教—社会—经济—政治这样一种轨迹发展和递进的。

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中,犹太人信仰古老的犹太教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古老的犹太教坚决拒绝接受耶稣是救世主和上帝之子的说法,因此从基督教诞 生之日起,就指控犹太人犹大出卖和谋害了耶稣,造成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世世代代的怨恨。犹太教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规定不得食用动物血液,因此宰杀牲畜时必 须把血放干净。这个简单的民族习惯,自中世纪以来就被其他民族说成是用基督教徒的鲜血祭神。中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时,有人说是犹太人投毒水井所致。因此, 仇恨犹太人的社会氛围就形成了。欧洲犹太人散居在欧洲各个国家,在欧洲基督教反犹排犹的一千多年中,犹太人不能进入各级行政、军事组织,不准拥有土地,并 被排斥在城市手工业之外,他们只好从事商业,实际上是被推到金融与商业世界。经商使犹太人有了大量财富,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受到重大经济危机打击的 欧洲社会公众心态极度失衡,于是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了犹太人身上。与此同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 份所谓的犹太人准备征服世界的计划书,即《锡安长老议定书》。尽管这份文件后来被证明是伪造的,但对当时各地出现的排犹浪潮起了导火线的可怕效应。

希特勒反犹,首先导源于他的种族优劣论。他认为,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文明的破坏者和人类寄生虫, 声称地球应该由日耳曼优等种族进行统治。希特勒上台后,反犹又增加了政治和经济因素。在政治上,宣扬犹太人培植的最坏的祸根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维 埃国家。所以,不仅要反对犹太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而且要对犹太人加以消灭。在经济上,通过反犹能够没收犹太人资产,反犹能够稳定国内局势和转移 国内阶级斗争视线。

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一个反犹、排犹和灭犹的过程。1933—1935年法西斯当局颁布各种法律,禁止犹太人担任官吏、教师和军人,限 制其从事自由职业,剥夺犹太人公民权、禁止同雅利安人通婚,禁止书写德语。1938年11月7日制造“水晶之夜”(全国砸玻璃之夜),捣毁犹太人商店、教 堂和住所。随后希特勒政府决定将犹太人排斥出一切经济部门,关闭全部犹太人商店,强行对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实行“雅利安化”。自1939年起,法西斯当局强 迫犹太人大规模移居国外。自1941年7月起,法西斯德国反犹、迫害发展到所谓“最后解决”,即实施种族灭绝阶段。“最后灭绝”犹太人并不局限于德国本 土,而是涉及被德国占领的所有国家——波兰、苏联、东南欧、西欧等国的犹太人,约有600万犹太人在实施最后解决方案中被害,占战前欧洲犹太人总数的 62%以上。

吉卜赛人是法西斯当局试图灭绝的第二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约有52万吉卜赛人被杀害。同时,黑人和斯拉夫人也被列入被根除和灭绝之列。

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在排斥和驱逐“劣等种族”的同时,对德意志人内部的所谓“无生存价值者”也实行淘汰,其中包括遗传病患者和懦弱者、不合群和无 能的人。1939年当局又开始实施“儿童行动”计划,将新生儿中痴呆和畸形的“无生存价值的生命”以“治疗”为名杀死。与此同时,为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增 强“优等种族”的数量,当局鼓励健康的德意志人多生儿育女,并将党卫队列为优等种族中的精英集团,在繁衍后代方面也要承担更大责任。

第四个问题,战后德国人民的历史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的战败及其骇人听闻的真实罪行被陆续揭发出来,在确凿的人证和物证面前,大多数德国人感到无比震惊和负疚。他们承认希特勒法西斯的罪行,承认希特勒法西斯统治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告诫人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珍视和平。

一、承认战争罪行,谢罪于世人

战后,尽管德国内阁更迭,但是历届总统和总理在对待希特勒法西斯战争和罪行态度上,都能一以贯之,敢于面对历史,勇于承担罪责,表现出一种“道德的勇气”。

1970年12月6日,勃兰特总理访问波兰时,在犹太人纪念碑前跪拜,表达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的哀悼和悔罪之意。

1985年5月8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纪念日发表了备受瞩目的演说,声明1945年5月8日是希特勒法西斯的战败日,同样,也是德国人民从法西斯统治之下的“解放日”。

1995年6月,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以色列时,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鞠躬致哀,重申国家的道歉。

今年,2005年4月10日,现任总理施罗德在德国布痕瓦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上,鞠躬致歉,以示对历史的反省。

今年5月8日,德国人在许多城市举行了追思会和礼拜仪式,纪念60年前的二战结束日。联邦总统霍尔斯·科勒(Horst H?hler)在联邦 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在柏林举行的一次纪念活动上说,德国要感谢那些把它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国家。同时,也反对把纳粹统治时期犯下的罪行从此画上句号,不 再深究。他说,德国人以震惊和羞愧的心情,回顾这场由德国挑起的战争和屠杀。德国将不会忘记在纳粹专制下的12年以及德国人给世界带来的不幸!

二、赔偿

德国政府不仅在道义上勇于承认历史罪责,而且积极履行赔偿责任。

1952年9月,在战后废墟上恢复经济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德国签订了对犹太人以色列国赔偿的协定。

1953年,联邦德国通过了第一个对战争受害者赔偿法。根据这项法律,在战争中受到政治、种族和宗教迫害的人都可以得到赔偿,首先得到赔偿的多为犹太人。联邦德国每年支付数十亿马克的赔偿金,到2005年赔偿金额约达1250亿马克。

直到现在,每年圣诞节,全世界受过纳粹迫害的幸存者和受迫害的犹太人家属,都会收到德国政府寄送的一份圣诞节礼品包和一张贺卡,表示慰问。

三、史鉴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有关二战的教育,建造博物馆、纪念碑。第三帝国作为最黑暗的一页历史,已列入历史教科书,教育人们要 牢记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战争罪行和对犹太人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出现的新法西斯主义,1994年9月联邦议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 事犯罪法案,对新纳粹的组织活动进行严查和法办。

2005年5月10日,“大屠杀纪念碑”(德国称 “被害欧洲犹太人纪念碑”)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揭幕。历史学家弗莱 (Norbert,Frei)不久前在《时代》周刊上撰文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一个国家在自己首都的中心坦白了自己最大的历史罪行”。

德国之所以战后谢罪于世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四D计划

反法西斯同盟国推进到德国本土,彻底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依据1945年波茨坦协定,同盟国对德国实行占领,并推行四D计划,即非纳粹化、非军 事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关于非纳粹化,对纳粹战争要犯进行了审判,并对纳粹战犯进行了清查和追捕。1945年6月—1947年1月,英占区被捕人数为 64500人,美占区为95250人,法占区为18963人。1949年西占区成立联邦德国后,到1950年9月30日,德国法庭审查958071人。尽 管对纳粹战犯进行的清查和追捕进行得并不彻底,但这一行动对战后德国废除专制和实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二、道德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战败和战后的困境使人们对德国的罪责进行了反思。

面对希特勒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战争灾难和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战争废墟,德国进步民主人士进行了反思。著名的社会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几乎每个德 国人都犯有道德罪行,但对这种罪行的认识需要依靠个人的良心反省。“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在反思 中,德意志民族性中的精华因素——理智、务实、自由、民主得到发扬,糟粕因素——盲从、专制、狂想、疯狂加以弃除。西方国家的“四D计划”与德国进步民主 人士摒弃专制和实行民主自由的意向不谋而合,因此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彻底性。

三.政治考虑

德国处于欧洲中心,与多国相邻,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极大恐惧感。战后德国要想生存发展,只有选择理智地反思历史和承认战争罪责,才能得到邻国的谅解与和解。

德国向法国谢罪,争取了德法和解。这一和平举动带来了欧洲世纪性的和平,更给德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契机。德法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而欧洲一 体化又为德国的壮大提供了条件。联邦德国向苏联及东欧国家实现和解,促进了欧洲的大缓和。这种缓和为战后德国的重新统一(东、西德)奠定了最终统一的基 础。德国正是在与邻国和解的基础上,经济“奇迹”般地发展。德国现已成为欧洲联盟发展的经济火车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当今,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一个政治大国的作用。

(此文由商务印书馆提供)

来源:人民网